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传真:400-023-4588
球友会福建泉州: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球友会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持续保持食品安全高压严管态势,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新成效,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据了解,泉州市冷链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等工作得到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1个集体、1个个人获评全国先进,得到国务院食安委表彰。
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按照《福建省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行动方案》明确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食品安全事权责任,落实食品安全党政责任清单。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泉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食品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省率先试行“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清单”制度,实行企业定期食品安全自查和报告制度,对部分高风险、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试点履职报告制度。
来自泉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显示,2019年以来球友会,2394家食品生产企业提交食品安全年度自查报告,对435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责任约谈。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共有11家企业通过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评价。
泉州市聚焦食品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整顿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开展食品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坚持安全第一,加大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力度;坚持风险管理,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坚持联合惩戒,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严格源头管控,深化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据介绍,2020年、2021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2021年度农药使用量比2019年度减少7.61%,2021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比2019年降低9.6%,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引领示范带动,深化食品加工质量提升行动。相继组织起草制定了5批次泉州市食品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形成全省地市级别门类最全、范围最大、覆盖最广的小作坊食品目录体系,食品加工小作坊从仅有1家通过核准,到现在已有600多家通过核准。
督促制度落实,深化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指导各地督促学校食堂、供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严格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市学校食堂和供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00%实现“明厨亮灶”,全市50家供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均已完成HACCP或ISO22000体系认证。
创新以网管网,深化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近两年来球友会,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网络订餐数据分析监测,针对美团及饿了么等主流外卖平台开展数据监测81.83万家次,监测出问题线条,平台入网餐饮单位证照公示率提升98.84至%,证照合规率提升至98.59%。
坚持技术赋能,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例如,农业农村部门将纳入追溯并行系统作为生产主体申报(续展)“三品一标”前置条件。海洋渔业部门强化水产养殖业执法检查,引导生产主体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并在销售时对产品进行赋码。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通报推进情况、实地督查检查、调研走访企业等多种方式,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要求上传追溯信息。截止目前,全市“一品一码”平台注册用户7.81万户,录入追溯信息2.52亿条,赋码23.80万批次。
餐饮外烩是指在固定经营场所以外,接受他人委托,现场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行为,包括乡厨、家宴、外厨、集体聚餐等常见形式。由于本地特有的风俗习惯,泉州市餐饮外烩经营活动具有规模大、辐射广、专业性强的特点。从“游击队”到“正规军”,外烩流动厨师有了新身份;从“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主体监管责任明确新要求;从“露天摆席”到“家宴中心”,聚餐加工场所焕发新风貌;从“零散经营”到“抱团发展”,行业自律管理催生新协会;从“吃好喝好”到“安全最好”,营造共治氛围取得新成效——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因势利导,秉承“包容审慎监管”的理念,以实施“五个转变”为抓手,积极创新餐饮外烩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在严守食品安全监管底线的前提下,助推餐饮外烩服务行业实现自律规范和转型升级。
2019年机构改革后,泉州市及时调整食安委成员,出台《泉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各有关单位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
一方面,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各级食安委及其办公室建设,在原有考评、督察、通报等有效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牵头协调机制,如牵头制定食品安全形势分析和风险预警交流协作机制、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亮牌督办等。
另一方面,密切行刑衔接机制。严格执行《福建省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丰泽区建立全省首个区级市场监管领域行刑衔接联络平台,签订四方协议,通过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球友会,为行政执法部门行刑衔接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健全食品安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2019-2021年市财政安排各类食品抽检及检测设备(实验室)改造建设等经费共计5730万元,按比例下达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津贴280.04万元,安排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奖补助资金168万元,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泉州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守安全底线,提升质量高线,持续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措施,将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压缩2.5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推出连锁企业食品经营许可评审承诺制度球友会,创新食品自动售货及餐饮外烩经营“证照连办”“一证通行”许可模式,助推“小、散、弱”食品业态获得合法经营主体身份,营造宽松快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其次,实施质量兴农计划。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共计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000061)127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816个;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市共计创建省级优质标准化示范基地142个,培育安溪铁观音地标商标准用企业131家,新创建安溪县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县3万亩;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目前建档散户641户,累计开具合格证10588张。
再次,加快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食品企业技术改造和物流设施升级,重点跟踪推进达利、金维他、亲亲、爱乡亲、盼盼、回头客、久久王等一批省级重大项目的实施。积极发挥市级加快机械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食品饮料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近三年新认定市级“数字化车间”5家球友会,达利、盼盼等17家企业列入省级龙头企业名单,全市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比增分别为6.0%、1.5%、4.9%。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领域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食品安全领域相关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应用列入年度市级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实施“百企千家万次”高企培训计划,近三年共培育食品高新技术企业29家。
一方面,深入开展宣传引导。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搭建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如建设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基地,联合《泉州晚报》等媒体开辟食品安全科普专栏曝光典型案例,举办“关注食品安全、制止餐饮浪费”食品安全儿童绘画比赛,开展“外卖商家脏乱差”现象随手拍活动,推出“咱厝人查厨房”视频直播、“实验室开放日”、“你点我检”、“食药健康知识大讲堂”、“食品安全进千家入万户”主题宣传等活动。
据统计,2019年以来,各级各类媒体共刊发有关泉州市食品安全报道7000多条(次),通过报、台、网、端、微多平台、立体化宣传矩阵,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在《泉州政务》栏目开展的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中,99.55%参与调查人员表示看到或经常看到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和宣传工作,有力扩大了食品安全的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支持鼓励社会监督。健全完善覆盖网络、微信、电话、信件、来访等形式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机制,调动广大市民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积极性,举报奖励资金由市县两级财政纳入预算保障,全市已发放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奖励62起。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开发区引导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委托职业化管理员担任企业的“食安管家”,相关试点单位违法立案和投诉举报数量大幅下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王述明 康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