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传真:400-023-4588
球友会农业农村部就当前农业抗灾救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球友会主要内容: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农业抗灾救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嘉宾: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刘均勇等
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7月30日(周五)上午9时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农业抗灾救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农业农村部网站 冯嘉宇 摄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现在正是“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河南等地近日出现了极端暴雨天气,造成部分地区农业受灾严重,目前各项抗灾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今天专门举行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先生,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先生,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近期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涝灾害,当地农业受灾情况怎么样?农业农村部采取了哪些救灾措施?下一步有什么具体安排?谢谢。
大家都知道7月17-24日,河南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农业农村部第一时间调度雨情、灾情,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实地查看,研判灾情。回到你刚才提到的问题上,这次极端降雨给河南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确实造成了严重影响,灾情确实比较重。据我部农情调度,截至7月29日,河南省全省农作物受灾1450万亩,成灾940万亩、绝收550万亩。受灾区主要集中在新乡、周口、开封、安阳、焦作、鹤壁、郑州等地,受灾作物主要是秋粮作物,玉米、花生和大豆,由于部分地区的河道水位还很高,农田排水困难,灾情还在发展。灾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切实指导河南抗灾救灾。
一是密切跟踪了解灾情。我们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实地调查了解灾情,与气象部门实时会商,研判雨情灾情发生发展动态。7月24日,部领导带队去了灾情较重的安阳、鹤壁等地市,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灾情,研究救灾措施。
二是加强科学抗灾指导。灾情发生后,我们立即组织专家根据灾区的生产实际制定了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的抗洪涝促生长以及病虫防治的技术指导意见,编制了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手册。7月25日,又派出4个救灾专家组蹲点包片指导重灾地市搞好灾后生产恢复。做到积水不排完、生产不恢复、专家组不撤回。
三是紧急调集调运救灾物资。动员全国农业农村部门支持河南抢排农田积水,先期已经调运了2000台抽水设施支援灾区,调集100台无人机组成50个作业小分队,开展灾后施肥打药作业服务。同时,调用国家救灾储备种子,协调16省的种子企业捐赠救灾种子,可满足500万亩灾后改种补种。
四是加大救灾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先后两批次下拨了1亿元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协调金融机构给予受灾农户免息贷款,支持河南灾后恢复生产。在上下共同努力下,救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有一组数据我向大家通报一下,目前已排出农田积水1190万亩,改种补种15万亩,灾后病虫防控240万亩,追施肥100多万亩。下一步,我们将与河南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加大帮扶力度,尽快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努力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是组织专业力量投入灾后生产恢复。组织农机作业服务队抓紧抢排田间积水,加快修复水毁农田,排水后继续改种补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中耕追肥、铲趟散墒。我们在河南实地看到,由于农田积水面积比较大,积水时间又比较长球友会,作物的抗逆性下降,我们要继续发挥社会化组织的作用,帮助灾区喷施叶面肥、杀虫剂、杀菌剂等,增强作物抗性,抑制病虫害发生,促进作物尽快恢复生长。我们与相关协会一起,组织农资生产企业捐赠了一批化肥和农药,支持灾后田间管理。
二是抓紧改种补种。过水时间比较长了,有一部分绝收地块,退水后要组织农民及时改种青贮玉米、甜玉米、绿豆、蔬菜这种短生期作物,能种一季是一季,能增一亩是一亩,既可增加产量又可以增加收入。
三是加强病虫防控。过水后作物尤其是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大小斑病都容易重发,指导农民及时防病,减少水灾带来的次生灾害。同时,我们还要继续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这时候是黄海地区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关键时期,减轻危害。
四是继续做好指导帮扶。我部四个救灾专家组将在河南继续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近期又增派了20个专家小分队,这都是从中国农科院各个所抽调的专家,分赴受灾重点县,带技术、带物资,指导农民生产自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谢谢。
请问河南等地灾情会对我国的粮食市场造成哪些影响?是否会引起国内粮食价格波动以及后期主产区小麦、玉米购销和市场走势如何?谢谢。
河南是我国冬小麦和夏玉米主产区,这次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大家都比较关心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是否会受到不利影响,我们也加强了这方面的调度分析。从监测情况看,我国粮食价格没有出现明显波动,市场运行仍保持基本稳定。其中,小麦市场购销总体正常,价格继续呈稳中偏弱趋势。和往年一样,6月底前后河南的小麦已经基本收获完毕。由于今年小麦单产高、品质好,市场购销活跃,开秤初期收购价每斤普遍比去年高1毛钱左右,之后随着上市量的增加,农户售粮进度加快,市场收购价稳中略跌。这次郑州、新乡等地发生强降雨灾害之后,部分农户和贸易商手中的粮食保管难度加大,售粮意愿加强,导致小麦价格继续走弱,但跌幅不明显。据调度,7月26日主产区普通小麦收购均价约每斤1.25元,较受灾前跌1分钱左右。玉米价格局部地区小幅上涨,全国市场变化不大。由于去年以来,玉米价格涨幅较大,受到市场各方高度关注,从今年6月份开始,随着供给偏紧的局面缓和,玉米价格高位回落。河南等地暴雨灾害发生后,市场担心玉米生产供给受影响,华北部分地区价格短期内出现了小幅反弹,收购价每斤上涨2-3分钱,但并没有带动全国玉米价格上涨。7月26日全国玉米收购均价约每斤1.3元,仍然保持基本稳定。
从国际市场看,近期也没有出现大幅波动,总体仍然是高位震荡回落的走势。7月26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和玉米的主力合约收盘价都比一周前有所下跌。
总体来说,粮食市场运行虽然受市场预期、资本炒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看供需基本面。这次河南暴雨洪涝灾害对粮食市场的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对我国粮食生产供给全局影响较为有限,在这一点上,市场各方的判断和预期也是基本一致的。今年我国夏粮已经丰收到手,秋粮长势总体较好,再加上粮食库存总量充足,粮食保供稳价基础牢固,后期粮价有望继续以稳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夏季高温多雨,粮食不好保管,当前又处于面粉需求淡季,低品质小麦价格可能会持续走弱,所以我们提醒受灾地区的部分手中仍然有余粮的农户和贸易商要做好科学储粮,及时有序售粮,防止粮食受潮霉变和价格下跌带来损失。谢谢。
据了解,部分养殖场在这次洪涝灾害中被淹,请介绍一下整体的情况。另外,这次灾害对生猪等畜禽生产影响如何?是否会影响畜产品的市场供应呢?谢谢。
我们都知道生产是供应的基础。今年以来,畜牧业生产总体是平稳的,生猪产能继续增加,猪肉市场供应由偏紧转向充足,价格大幅回落,大家都有体会。目前,全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提前半年完成了三年行动方案确立的目标任务。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39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9.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末的102.1%。今年上半年,猪肉产量2715万吨,同比增加35.9%。7月最后一周最新的数字,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每公斤25.9元,比今年1月份的高价位54.2元下降了一半还多。牛羊肉和家禽生产也保持了稳定增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畜产品的供应基础是比较好的。
近期,河南等地发生洪涝、台风等灾害,局部地区畜牧业的损失很重。据调度,截至7月29日,全国有1.5万家养殖场户受灾,倒塌损毁的圈舍427.6万平方米,死亡生猪24.8万头,大牲畜和羊4.5万头(只),家禽644.6万羽,直接经济损失22.5亿元。从全国面上看,畜牧业生产秩序总体正常,洪涝灾害对全国畜产品生产影响是有限的。比如,生猪死亡24.8万头,与全国6月末生猪存栏4.39亿头相比较,占比很小。据监测,近期全国畜禽养殖和出栏上市总体保持正常,猪肉市场价格比较平稳。与7月中旬也就是灾情发生前相比,近期,禽肉、禽蛋和牛羊肉价格略有上涨,总体平稳。
入汛以来,我部持续加强畜牧业防灾减灾指导与服务,强化灾害应急响应与灾情上报,指导地方扎实做好防汛、防台风各项应对工作。下一步,在抓好面上生产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对灾区的指导帮扶力度,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保障畜产品稳定供应。我们将强化三项措施:
一是巩固生猪生产恢复成果。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压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稳定并落实用地、环保、财政、金融等政策。毫不放松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强化生产跟踪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稳定养殖信心,防止生产出现大的起伏。
二是加强灾后生产技术指导。制定畜牧业恢复发展工作方案,细化种、料、病、管各环节的针对性措施。指导养殖场户选择市场行情好、生产周期短的养殖项目,及时补栏增养。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控制和消杀,优化日粮配方,提高畜禽抗应急能力。
三是强化灾后生产恢复支持。主动对接畜禽养殖保险承保机构,抓紧开展定损理赔,减轻养殖场户的损失。支持养殖场户对受损的畜禽圈舍和设施进行修缮和加固,组织种畜禽场和饲料企业与受灾地区对接,保障种畜禽、仔畜雏禽和饲料等生产资料供应,帮助养殖场户尽早恢复生产。谢谢。
我们注意到这次汛情期间有些受灾地方出现的死亡畜禽比较多,也出现了水里漂浮死猪等现象,疫情传播风险加大。想请问的是,下一步将如何做好死亡畜禽处理和疫情防控工作?谢谢。
这个问题确实大家都非常关注。洪涝灾害之后,容易出现因灾死亡畜禽漂浮的情况,网上也报道了。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可能会造成高致病性的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发生,传播风险加大。进入汛期后,农业农村部先后制定印发了汛期、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技术指南,指南都在农业农村部的官方网站上发布,指导各地做好灾后动物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刚才你提到的,关于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球友会,我们指导地方强化三项措施:一是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排查力度和频次,组织力量及时打捞收集因灾死亡的畜禽尸体。二是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无害化处理场集中处理,深埋等多种方式及时处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污染环境。三是对死亡畜禽发现、收集、处理等场所和运输工具,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消毒、清洗,防止病原扩散球友会。河南省是此次洪涝灾害的重灾区,农业农村部及时指导当地进行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截至7月29日,已处理因灾死亡猪牛羊禽356.2万头(只)。目前,打捞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还在有序地进行。
关于你提到的疫病防控问题,我部在做好日常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同时,采取四项强化措施,针对性做好动物疫病防控。一是紧急向河南等地调拨动物防疫应急物资,组织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兽药协会倡议兽药企业向河南省捐赠防疫物资,特别是消杀用品,支持地方做好防疫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有85家兽药企业捐赠了兽用疫苗监测试剂盒、消毒剂、防护服和口罩等防疫物资,共计1625万元。二是组织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对于抗体水平比较低,低于70%的畜禽及时开展补免。三是加强动物疫病监测,早发现、早处置,坚决防止动物疫情扩散蔓延。四是指导养殖场户加强畜禽饲养管理,提高健康水平和抗病力,减少畜禽发病。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做好因灾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落实好免疫、监测、消毒等各项疫病防控措施,指导地方及时消除疫情风险隐患,努力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谢谢。
这段时间以来,极端天气频发,多地农业出现受灾情况,这对全年粮食产量有什么影响?农业农村部将采取何种措施保证丰收?谢谢。
正像你所说的,今年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地域辽阔,种植制度比较复杂,灾害年年有、季季有。农业生产的过程也就是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过程。抗灾夺丰收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工作方针。总的看,今年尽管局部地区农业灾情较重,但全国范围还是相对较轻的。据农情调度,1-7月全国农作物累计受灾6300多万亩,比去年同期少9000多万亩,比近5年同期少1.2亿亩。从受灾的面积来看,比去年同期是少的,去年这个时候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也非常重的。
但是目前受灾最重的还是河南。刚才你提到粮食,河南的粮食作物受灾1000多万亩,主要在蓄滞洪区。河南秋粮面积有7500多万亩,这就是说还有6000多万亩没有受灾,而且长势好于常年。没有受灾的区域,如果后期没有大范围灾害,田间管理措施到位,有望通过无灾区的好形势,来弥补灾区的部分损失。
从全国来看,目前双季晚稻栽插已基本进入尾声,秋粮的播种面积基本落地。预计今年秋粮面积12.9亿亩以上,比去年有所增加。特别是大家都关心的玉米,面积增加较多。现在看除河南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灾害发生程度轻于上年,秋粮长势较好,夺取丰收还是有基础的。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个品种一个品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紧抓实粮食生产,特别是坚持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千方百计抗灾夺粮食丰收。
一是工作早部署。7月12日,我部与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召开了视频会,在“七下八上”防汛抗旱关键期前,提早部署农业防灾减灾夺丰收工作,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制定了防灾减灾预案,开展了“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
二是灾情早预警。坚持日调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准确研判灾情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7月以来,共发布了10多个预警信息。
三是措施早落实。组织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包片包省督导,每位部领导联系一个片区,每个司局联系1-2个省份,动员全部的力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在9月底秋粮收获前开展全过程督导联系,推动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责任落实、技术落实、措施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抗灾夺丰收,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强,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以丰补歉,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重点是三件事:第一件事,狠抓秋粮田管。秋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继续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农民加强分类管理,搞好肥水调控,提高秋粮单产。第二件事,狠抓防灾减灾。继续发挥包片包省督导作用,分品种、分区域研判灾情趋势,提早做好防御准备,重点防范东北洪涝、伏秋旱和早霜,黄海地区洪涝,长江流域高温热害,西南西北干旱,华南台风等,实现“龙口夺粮”。第三件事,狠抓病虫防控。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都是迁飞性的害虫,我们周边几个国家今年也很重,有一部分是从境外迁飞来的,加上国内的病虫基数比较大,就容易暴发流行,这是防病虫的重点。我们将加强监测预警,预警是防治的前提。预警准确,防治才能准确,组织好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谢谢。
这几天江苏、浙江等地遭受台风,请问对于渔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谢谢。
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7月25日在浙江舟山普陀区登陆,最强的时候达到强台风级别。这次台风的特点是维持时间比较长、影响范围比较广,现在还没有结束,已经给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河北、辽宁、天津、安徽9省市带来了大到暴雨,给渔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9日20时,造成了3艘渔船沉没,152艘渔船受损,还有58座渔港码头受灾。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8.4万多亩,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这次台风的影响确实比较大。
一是紧盯台风发展演变动态。第一时间给出海渔船播发预警信息,同时加强与各省市渔业主管部门的研判会商,坚持24小时的双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报送险情灾情信息。
二是狠抓责任落实。第一时间组织渔船回港避风,组织渔业从业人员上岸避险,也就是常说的“船回港、人上岸”,做到“不漏一船、不落一人”,坚决清零,保障广大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开展渔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组织加固维护渔港设施、堤坝、养殖设施,还有一些养殖的鱼排,及时补放鱼苗鱼种,积极恢复渔业生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四是及时调度重点地区渔业受灾情况。分析研判灾情和损失,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开展查勘定损和防灾减灾工作,妥善推进理赔支付,稳定受灾渔民的生产生活。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登陆的台风可能有6-8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各项主要的防台措施落实,加大指导帮扶力度,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渔业生产,防范次生灾害,确保水产品稳定供应。谢谢。
近期洪涝灾害对“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有没有影响?如何保障“菜篮子”市场平稳运行呢?谢谢。
民生无小事,特别是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菜篮子”保供往往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这次洪涝灾害发生后,我部密切关注灾区的菜篮子稳产保供,第一时间调度了河南、浙江、江苏、上海等灾情较为严重地区的情况。总体上看,近期全国“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产销顺畅,供应有保障,蔬菜、鸡蛋价格季节性的上涨,猪肉价格基本稳定。7月28日“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是112.21,比7月20日上升1.9个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均价是每公斤4.41元,比7月20日上涨6.5%;鸡蛋为每公斤9.22元,上涨6.2%;猪肉为每公斤21.71元,下跌0.4%。
从重点地区看,河南等灾区短暂田间积水对蔬菜生产影响不大,没有发生持续大范围的脱销断档。蔬菜价格短期上涨后已经出现回落。河南的郑州重点批发市场蔬菜均价7月25日涨至每公斤5.50元的高点后明显下降球友会,7月28日已经降至每公斤5.22元。河南中西部及北部渔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部分养殖池塘设施损毁、鱼种流失,但是对全国水产品市场影响有限。7月19日至25日,全国水产品综合均价每公斤26.12元,环比涨2.7%,其中淡水鱼类涨1.7%,上海、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农业生产遭受一定的损失,局部地区出现蔬菜采收、道路运输等困难,短期内市场有一定波动。据我部对批发市场的调度,7月28日,上海市、江苏南京、浙江宁波等地的重点批发市场蔬菜均价分别比7月20日上涨11.1%、18.7%、20.5%,也就是涨幅有一定的程度。那么台风过后,预计会有所回落。
针对夏季极端天气频发,“菜篮子”保供稳价压力大的形势,下一步我部将坚持把保地产和促调运相结合,把常规渠道和应急保障相结合,把传统流通和新兴业态相结合,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特别是受灾地区“菜篮子”产品的需求。这里有四条保障措施:
一是稳定生产供应。加强蔬菜生产技术指导,督促各地加强田间管理,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减少因灾损失,努力保障蔬菜生产供应平稳,及时修复受损渔业设施,强化防御措施,统筹调剂鱼苗鱼种,助力渔民灾后夺丰收。
二是加强产销衔接。完善产销对接机制,依托行业协会、流通主体球友会、大型电商,组织做好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的产销对接工作,推动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保障蔬菜、水果顺畅流通。继续加大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的力度,减损增效,提升“菜篮子”产品抗风险能力。
三是紧盯市场异动,密切跟踪灾区“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市场动态,加大对灾区重点“菜篮子”产品价格上市量等信息监测,实时开展形势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市场供应平稳有序。
四是抓好应急保障。督促各地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协调和应急保障机制,组织调动一批重点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等主体,及时掌握生产供应动态,确保关键时刻产得出、供得上、运得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