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传真:400-023-4588
球友会步步攻关解锁现代农业科技密码
球友会近年来,福建聚焦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围绕农业核心种源、现代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着力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推广应用。
我们透过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来看福建如何攻关求索,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青梗菜,又名小白菜、上海青、花瓶菜,在中国人的“菜篮子”中举足轻重。在福州,有“三日不见青,两眼冒金星”之说。这里的“青”,指的就是青梗菜这样的绿叶菜。
地处福州西郊的闽侯县,是福州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刘文辉所在的南通镇,以青梗菜等短期叶菜栽培见长。过去,菜农种的是常规种。这些品种不耐热,也不耐湿。因此,每年7到9月是福州青梗菜的空档期。
20世纪90年代,一种叫作“夏帝”的日本杂交品种,被引进中国,凭借耐热耐湿、高产等优势,迅速填补了青梗菜种植空档,成为夏秋主栽品种。以此为起点,国内青梗菜种植逐渐以进口杂交种替代常规种。
洋种子好,但也带来了新烦恼——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为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一场协同攻关启动了。
2001年,福建金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企业中率先投身青梗菜育种研发。福建农林大学与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也相继成立课题组。
人才相互交流,育种材料共享,市场信息互通,品种权转化,委托开发,协同攻关……在这个过程中,福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研院校的育种技术力量和企业的成果转化推广能力。
很快,一批优质高抗性青梗菜新品种相继问世。其中,既有“金品1夏”“金品552”这样的耐热耐湿品种,也有“金品558”“金品冬春”这样的冬春季品种。
“质量、产量都与进口品种相当,价格只有日本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周年种植不成问题。”如今,刘文辉所在的闽侯县福宇叶绿菜专业合作社,青梗菜用种已全部实现国产替代球友会。同时,福建品种开始走向全国。福建企业年繁育青梗菜杂交种子50多万公斤,可满足全国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季节生产用种,市场占有率约30%。
去年,农业农村部提出重点支持64个重要特色物种联合攻关。其中,福建负责青梗菜、花椰菜攻关。这是2018年后,福建又一次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青梗菜育种联合攻关项目。
“在新一轮攻关中,福建将瞄准青梗菜品质提升、抗病抗逆和区域特色等方向,推进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育种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推进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
金秋时节,柚果飘香。每年这时候,也是永泰县塘前乡叶智福最头疼的时候。他经营的荣柚富家庭农场,拥有60多亩红肉蜜柚,大多依山而种。由于果园地势陡峭,肥料上山,柚子下山,向来是老大难的问题。每逢采摘期,他一天要雇10个工人。用工贵不说,农忙时节用工尤其紧缺。
几年前,叶智福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购置了一套轨道运输机。这套设备由牵引车、载货拖车及轨道组成,在45度的陡坡上,载重200公斤依然如履平地。同时,“小火车”可自动控制车速,轨道起点和终点设有自动停车装置,极大解放了劳动力。如今,叶智福家的柚子园,只需要一两个工人,就可以高效完成采摘。
近年来,福建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3.5%,近5年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广大丘陵山区,部分领域依然存在“无机可用”“有机难用”“耕牛能进,铁牛难进”现象。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是制约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为此,福建正加快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补短板,加快农业“机器换人”。
“在摸清家底、梳理需求的基础上,我们从研发端、推广端、服务端三个方面发力。”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在研发端,组织实施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攻关行动,支持产学研协作研制急需的智能化、数字化、小型化、轻简化、多功能农机;在推广端,优化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球友会,重点向薄弱环节倾斜;在服务端,加强社会化服务,为农户提供耕球友会、种球友会、管、收、烘等“一站式”全程机械作业服务。
得益于此,越来越多的“铁牛”走进丘陵山区。茶叶、蔬菜、甘薯、马铃薯等全程机械化生产,相继实现破题。轨道运输机便是其中的拳头产品。
2012年,福建通过闽台合作,率先引进轨道运输机技术,解决了“农资上山难、产品下山难”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痛点。目前,轨道运输机逐渐成为福建山地果茶园的标配。全省近三分之一果茶园配置了轨道运输机,轨道里程居全国之最。与此同时,这一技术从福建走向全国。福建企业出品的轨道运输机产销两旺,占全国市场份额超九成。
眼下,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溪埔村,文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150亩中稻,迎来了秋收。与众不同的是,这些稻子是种在温室大棚里的。合作社负责人陈青云正忙着组织采收水稻,为过阵子种植茄子、辣椒等冬种蔬菜腾出空间。
“以前,蔬菜大棚一到夏季,就处于闲置状态。”陈青云说,去年省市区出台的稳粮惠农政策,均提出鼓励设施蔬菜大棚轮作水稻。作为先行者,他很快就尝到了“甜头”——利用蔬菜大棚夏季休耕期轮作水稻,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决季节性撂荒问题,实现“一棚多收”,还能改善土地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轻连作障碍。陈青云发现,轮作了水稻后,后作蔬菜病虫害明显少多了。
福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0.33亩球友会,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如何激活有限耕地的更大潜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此,福建大力推进粮经作物轮作间套种技术创新。
“粮经作物轮作间套种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市场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来源。”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合理的轮作安排,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此外,粮经作物轮作间套种对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具有积极意义。
经过多年探索,福建已形成了多种粮经作物间套作创新模式。其中,设施大棚蔬菜水稻轮作模式,已在福州、厦门、漳州等地推广约2万亩。在该模式下,大棚水稻采用工厂化育秧、厢畦式栽培、机械插秧、管道湿润灌溉及施肥、全程机防、小型收割机收割等技术措施,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每年可增加水稻产量10000吨以上。
此外,各地还积极探索设施葡萄套种马铃薯、“烟叶-水稻-紫云英”跨年轮作、旱地菜稻轮作等模式。
福建胡萝卜播种面积超过15万亩,其中晋江是福建省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达6万亩。然而,长期连作容易引发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增多、结构失衡等问题,导致胡萝卜产量和品质下降。
为此,惠安县、晋江市等地探索发展“胡萝卜-旱作稻”轮作模式。该模式利用胡萝卜地微喷灌节水设施,轮作旱稻,旱稻收割后将稻秆粉碎还田,有利于平衡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疏松土壤,创造有利于下茬蔬菜生长的外部环境,节本增效明显。
2023年,泉州市在惠安、晋江、南安、永春、台商投资区推广“胡萝卜-旱作稻”轮作模式约4000亩,预计增加水稻产量超2000吨,下茬的胡萝卜每亩可增产300公斤以上。按照计划,明年该模式将推广1.2万亩以上。
近年来,福建聚焦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围绕农业核心种源、现代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着力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