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传真:400-023-4588
江球友会苏省人民政府
球友会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习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经省政府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当前我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季辉先生,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先生,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唐明珍先生,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袁日进先生。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首先,请季辉副厅长介绍情况。
季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根据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安排,首先我简要通报一下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本情况。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全省上下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要求,有力有效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良好开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主要表现为“两稳五提升”:
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全年粮食总产749.2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主动应对“猪周期”,年末生猪存栏1482.6万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水产品产量495.5万吨,同比增1.1%。农产品质量安全稳中向好,绿色食品企业2270家、产品5054个,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规模全国第一,实施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制度,农产品生产规模主体日常监管全覆盖。加快南京农创园、农高区等平台载体建设,启动实施种业“揭榜挂帅”项目,打响种业翻身仗,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投资标准由每亩1750元提升至3000元,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加快农机装备与技术推广应用,农业综合产能不断提升。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7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
二是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稳”。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同比增10.7%,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6:1。深入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健全完善集体收益分配机制,拓展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出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政策措施,选树推介“共同富裕、百村实践”典型,选树了100个村,都是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推进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方面的典型,积极探索发展融合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和“飞地经济”等四类新型经济形态。
三是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培育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产业超过180个,全国产业强镇5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6个。着力打造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产业等千亿元级重点产业。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开展“苏韵乡情”等系列推介活动,成功举办扬州世园会等,全省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年综合收入超过900亿元,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45.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24.9%。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2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4个,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99家。
四是乡村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四清一治一改一管”(清理农村积存垃圾、河塘沟渠、农业废弃物和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加快改变农民生活习惯,实施长效管护)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切实抓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加快构建联合禁渔执法机制和人防、技防、群防、预防工作体系,确保“禁得住、禁彻底”。全面完成我省长江流域退捕任务,在国家六部委组织的长江禁捕退捕综合考核中,我省成为3个获优秀等次的省份之一。
五是乡村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初步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江苏模式”,推广应用“积分制”、道德红黑榜等方法,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6个乡镇和60个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办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六是农村改革创新实现新提升。在6个县开展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出台首批支持政策“宅9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省村(居)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我省就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下半篇”文章,作了典型交流发言。指导启东、泰兴、泰州市高港区开展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探索,制定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指导13个先行地区开展工作。
七是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新提升。发布“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出台乡村人才振兴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联系点、实绩考核、表彰等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年活动,全年开工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248个,撬动超1172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实现“双破千”。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超过100亿,资源要素加快“上山下乡”。
总的看,2021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强化农业重要基础地位,稳住“三农”基本盘,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对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春节前还将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做好2022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坚决守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围绕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再有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了,借此机会向各位媒体朋友拜个早年,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季辉副厅长。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家媒体。
现代快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江苏人均耕地不足1亩,粮食总产能够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连创历史新高,请问是如何做到的?今年我省粮食生产是如何打算的?春耕备耕情况怎么样?春节即将来临,大家都很关心“菜篮子”保供情况,请问我省节日期间蔬菜、猪肉、水产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情况怎样?下一步会采取哪些针对性的稳产保供措施?江苏如何保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到位?
唐明珍(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谢谢您的提问!我先从三个方面简要回答关于粮食生产有关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江苏粮食如何做到连续8年700亿斤以上。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挖掘增产潜力。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749.2亿斤,连续8年700亿斤以上,居全国第8位;粮食亩产460公斤,居主产省第3位,比全国高19%。
江苏稳粮增效的做法,可以用“四个强化”来概括。一是强化党政同责。省委一号文件把粮食生产列为重点工作,省政府连续两年印发文件,将粮食生产目标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加强考核激励,推动地方党委政府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在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我省连续5年获优秀等次。二是强化政策扶持。省财政支农资金重点向苏北、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着力调动地方抓粮、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据初步统计,2021年,全省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的资金超过225亿元,其中对种植50亩以上的水稻生产经营主体,每亩补贴不低于100元,对2020年粮食面积增加1%以上的26个产粮大县,专项奖补1.33亿元,鼓励粮食大县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农民种粮收益预期。三是强化技术装备支撑。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多措并举培育健康土壤,着力提升耕地地力,“十三五”期间,全省耕地质量等级提升0.5等,达到4.28等。组织实施种业“揭榜挂帅”项目,着力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推广优良食味水稻品种1600万亩以上,超过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狠抓粮食机收减损技术落实。四是强化产业品牌建设。把促进全产业链建设作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粮品名牌,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比如,射阳县通过优选水稻品种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粮食产业集群,“射阳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在省内外美誉度大幅提升,品牌价值245亿元,有力带动农民增收。
二、关于今年粮食生产的打算。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决扛起粮食主产区政治责任,努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具体来看,坚持“四个突出”。一是突出面积稳定。深化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产区销区一起努力,稳定优质稻麦种植,扩大大豆玉米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二是突出产能提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机装备与科技支撑,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做好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工作,挖掘节粮减损潜力,促进稳产增收。三是突出品牌培育。鼓励实行订单生产、定向收储,培育“水韵苏米”等优质粮食中高端品牌,加强品牌宣传与推介,全面提升粮食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四是突出政策扶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认真落实各项粮食生产补贴政策。针对粮价天花板、农资价格上行、劳动力紧缺等问题,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省工节本高效技术和“种粮一体化”生产模式,让农民从种粮中获得更多收益。
三、关于当前春耕备耕有关工作。当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正围绕打赢夏粮生产第一仗,有力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一是加强田间管理。今年在田小麦苗情复杂,不平衡性大,仍有一部分弱小苗,加上近期低温降雨天气偏多,夺取夏熟粮油高产稳产面临不少压力。我们要求各地引起高度重视,突出晚弱苗田间管理,强化保温保墒防冻,促进夏粮安全越冬,奠定稳产增产基础。二是加强物资调度服务。总体看,今年全省种子市场平稳,肥料农药生产供应有保障,农机服务准备充分。我们将持续加强调度,及时发布信息,有序引导农资、农机供需对接,确保春耕生产需求。三是加强培训指导。我们将紧盯天气条件、苗情发展,及时研判春季农业生产形势,切实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全面落实增施返青肥、春季化除等关键措施,迅速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谢谢!
袁日进(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兽医师):谢谢现代快报记者的提问。老百姓不仅要碗中有粮,而且要盘中有菜。“菜篮子”产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民生商品。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今年春节前后,我省肉蛋奶果菜鱼供应总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请全省人民放心。2021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累计播种面积为2179.5万亩,总产量5856.57万吨,同比分别增0.6%、2.2%,产销总量平衡、自给有余。目前,全省蔬菜生产形势稳定,蔬菜面积稳中略增,在田面积648万亩,同比增7万亩,供应充足。生猪方面,2021年全省生猪存栏1482.6万头,同比增7.8%,生猪出栏2210.1万头,同比增21.1%,猪肉产量显著增长。渔业方面,全省渔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2021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预计495.5万吨,同比稳中略增。近期,随着我省养殖鱼类收获上市,水产品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活跃,为春节消费需求提供了充足货源,让老百姓“菜篮子”更加丰富。
后期我省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不利天气,对此我们有积极应对举措。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抓好源头生产。指导各地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摸清生产和储备情况,做好防寒防灾准备,保障种苗、农资等生产资料供应,合理安排蔬菜品种结构、生产规模和茬口衔接,加强畜禽、水产养殖生产管理,从源头上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稳定。二是畅通产销流通。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产品库存、调剂调运能力,强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储备、供应、价格等信息调度,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加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挥好“蓄水池”和“稳压器”作用,减低生鲜农产品腐损率,提高错峰销售能力。三是加强预警调控。加强“菜篮子”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密切关注“菜篮子”产品市场变化,特别是辖区内重点区域农产品市场运行走势,掌握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供需情况,合理引导预期。四是强化质量监管。全力抓好“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整治行动和“入网主体提质增效”活动。加大日常检查和巡查力度,加大农兽药残留检测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压紧压实责任。督促各地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狠抓生产管理,加强货源组织和运力保障,强化市场监管、监测分析和宣传引导,全力做好“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确保“菜篮子”产品价格平稳、供应有序,确保关键时刻产得出、运得了、供得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习强调,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副食品供应。2021年农业农村部牵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家“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对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等36个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情况进行第二次考核。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在考核之内。
前几年,我省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有关指标融入到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有效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2022年起,我省将建立“菜篮子”食品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细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评价办法和具体实施方案,发挥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开展会商分析、信息发布、联合应对,切实稳定“菜篮子”产品生产。通过推动健全完善市级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形成政府牵头主抓、部门协同配合、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好“菜篮子”各项工作。谢谢!
中国江苏网记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的民生工程。去年底,国家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今年我省将如何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
朱国兵(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乡村振兴局局长):谢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我省自2018年以来,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为深入贯彻习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期中央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我们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近期将以省两办名义印发。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三美一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启动“二二二”示范建设计划。即到2025年,建成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200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乡镇、2000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
2022年,我们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推动由“环境美”向“宜居美”转变。紧抓重点整治任务,推动农村环境向村美、田美、水美、庭院美拓展,持续改善、提档升级,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与幸福感、满足感。今年,省政府将687个村整村实施无害化卫生户厕提升改造作为50件民生实事之一重点推进,我们将按照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财政支持和技术支撑,加大督查力度,实行一厕一档、动态销号,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二是推动由“一地美”向“全域美”转变。在凝练、融合上做文章,在扩面、提升上下功夫,借鉴南京、苏州等地探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做法,制定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启动开展首批示范建设。2022年,力争建成4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40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乡镇、400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我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景,让生态宜居美丽的村庄环境成为美丽江苏的靓丽底色、乡村振兴的亮眼“名片”。三是推动由“形态美”向“内在美”转变。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深入实施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的常态化村庄清洁行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动员农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家园。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农民教育培训内容,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引导村民自我管理,鼓励采用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积分制”、志愿服务机制等多种形式,借助民智民力齐抓共管球友会,以农村环境改善促文明乡风培育。四是推动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离不开高水平管护。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机制,积极推行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明确长效管护标准,鼓励专业化、市场化运行管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收费制度、污水治理受益农户付费制度。力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建得好、用得好、管得好、持久好。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江苏农业科技报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基础。请问,当前我省高标准农田和农机装备在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取得哪些成效?2022年还有哪些新举措?
唐明珍(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非常感谢江苏农业科技报记者的提问。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球友会,社会关切,农民也热切期盼。近年来,我省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集聚资源要素,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高质量建设。2021年,全省投入资金近8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90万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亩均提高50公斤以上,全省高标准农田耕地占比达到65%以上,超过全国近20个百分点。各地对此非常重视。其中,南通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地方“一号”工程,大力推行“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建设模式,实行小田变大田,推动农田宜机化、规模化、生态化。近3年,全市通过平田整土地,增加可耕面积7.8万亩,项目区土地流转率基本达到70%以上。
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主要把握“一个核心标准”、聚焦“三位一体”建设,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真正做到“农田高标准,丰收有底气”。一是把握“一个核心标准”,即高标准农田年亩均产能要达到“吨粮田”。二是聚焦“三位一体”建设,就是要突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实现高标准农田宜机化、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数量方面,2022年,新建40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质量方面,将高标准农田投资标准提高到每亩3000元以上,着力提高建设标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生态方面,积极推进生态农田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县(市、涉农区)开展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把生态农田建设与体验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高标准农田从粮食安全的保障“长城”,变成唤起乡愁的美丽田园。
农业机械装备建设方面。我省是全国农机使用和制造大省,农业机械化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全省66个粮食主产县全部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第一省”。2021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1个百分点;设施农业、果菜茶、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及农产品初加工等特色产业机械化率总体达58%,位居全国前列。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和能力提升,为稳定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2022年,要突出两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聚力实施农机化“两大行动”(即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精准实施农机化惠农政策,稳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在农机装备补短板、“宜机化”设施改造、“无人化”农场建设、机艺融合示范、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实效。二是着力推动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按照“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要求,发挥好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专班和特色农机化专家组、专业组作用,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梳理并发布一批平台农机装备与技术创新成果,解决部分产业关键生产环节“无机可用”问题,为农业稳产保供提供基础性保障,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农业物质装备支撑。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球友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央赋予江苏的责任使命。能否介绍下我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季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谢农民日报记者的问题。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十四五”期间重要命题,全国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包括江苏“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十四五”时期,是全省“三农”工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我们既统筹谋划、注重面上规划引领,又鼓励先行先试、注重点上率先突破,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江苏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我们最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重点推进方面,概括为四个“一”。
编制了一个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是我省首个把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规划。规划由我厅牵头,30多个省级部门共同参与编制,汇集各方智慧,凝聚广泛共识,最终以省两办名义印发,全省以省两办名义印发的专项规划只有2个。在系列宣传解读之后,从各方面反馈信息来看,这是一部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的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紧扣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定位,明确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循环球友会、高技术引领、高成长收入、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六高一新”发展路径,提出全面增强农业基础性地位、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等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是“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签订了一个协议。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推动下,农业农村部与省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以江苏为示范样本,研究建立指标体系,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框架,为全国提供示范和借鉴。这是农业农村部与省级政府签署的唯一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的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签订以后,我们成立由部省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明确省相关部门和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牵头任务,建立共建沟通机制,共同推动重点任务落实,支持地方开展引领性、创新性实践。比如,苏州市印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全国首个市级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无锡市创新开展“五园五区六带”建设,重点培育了12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先导镇。
开展了一批试点。先行先试,敢想敢干,以点带面,是我们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国家启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后,我省积极组织申报,经国家三部委遴选,我省宜兴市、睢宁县、东台市、宿迁市宿城区等4个县(市、区)获批创建,数量居全国前列。4个县(市、区)区域类型不同,将为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积累经验。指导支持宜兴市聚焦智慧农业、都市农业,示范引领苏南太湖农区、丘陵农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睢宁县聚焦粮食产业,示范引领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东台市聚焦特色产业,示范引领东部沿海特色产业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宿迁市宿城区聚焦城郊农业,示范引领省内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建立了一套指标。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开创性、引领性工作,为把这项工作做得“有模有样”,需要定好“风向标”,用好“指挥棒”。我们会同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组织跨部门、跨领域球友会、跨界别的人员力量联合攻关,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步形成“2+6+20+1”评价指标框架体系,“2”就是两个目标水平,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水平;“6”就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农民生活保障体系,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6个体系;“20”项具体支撑指标,主要选择能够体现和支撑目标意图的关键性指标;另外,我们还增加了1项人民群众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果满意度调查。今年,我们将先行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开展监测,评估、预测、引导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
为加快形成上下协同、持续梯次推进建设格局,更富有成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期,我们还印发了《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方案》,首批将在13个市各选择1个县开展“六强六化”行动,力争打造一批质量强、生态强、装备强、“数字”强、主体强、链条强的农业现代化标杆,示范引领现代农业标准化、绿色化、设施化、智慧化、园区化、融合化发展水平,带动全省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也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经验、提供示范。这一块因为是全新工作,我们努力在推进,希望媒体朋友们一起关注关心,一起来出出点子、想想办法,我们共同来把这项试点任务做好。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去年,我省印发了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在重点地区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能否介绍一下我省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今年的工作打算?
朱国兵(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乡村振兴局局长):谢谢新华日报记者的提问。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十四五”时期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经过努力,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顺利开局。重点抓了“四个聚焦”:一是聚焦政策制度设计。对脱贫致富奔小康期间出台的各项政策进行梳理,共梳理了113条,按照“完成、沿用、优化”原则进行调整,省教育、民政、住建、财政、国土等部门共出台25个衔接政策,基本构建了衔接政策体系。二是聚焦巩固拓展成果。巩固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重点围绕四类对象:对原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严格落实中央“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各项政策基本稳定,持续巩固拓展成果。同时配合民政部门制定农村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以低保标准1.5倍以下的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为重点开展认定,探索构建常态化监测和帮促机制。对村一级,筛选了82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按照每村160万元标准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发展产业和乡村建设,已下达8.2亿元。对重点县区,深化“五方挂钩”“南北结对”等机制,240多家省级后方单位已落实帮扶资金5.2亿元、项目618个。对重点片区,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帮促规划,实施一批关键工程,增强区域发展能力。三是聚焦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排查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农村户用厕所391.8万余户,对发现问题户厕落实整改措施,做到即知即改。同时,一时改不了的,纳入今年的改造计划。建立农村厕所革命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我省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意见,明确“十四五”目标任务和年度推进计划。同时,积极选树乡村建设典型经验,厕所革命“吴江模式”,成功入选全国6个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张家港全域推广乡村公益医疗、常熟市“小线杆”破解大难题成功入选第三批21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四是聚焦完善乡村治理。健全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体系,深化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常州新北区薛家镇等6个镇、南京浦口区青山村等60个村获认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数量列全国第一。同时,在全省遴选“马庄经验”等20个首批省级典型案例加以推广。
今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总体目标,坚持共同富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用发展来巩固拓展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尊重客观实际和农民主体地位,持续深入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努力推动我省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村集体增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化监测和常态化帮促,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和就业帮促“两个关键”举措。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万企联万村”行动,同步选派省市县工作队驻村帮促,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今年,我省将对12个重点县(区)帮促工作队进行轮换。二是久久为功抓好乡村建设。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乡村建设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将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作为乡村建设重要任务,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以建立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为载体,持续深入推进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着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坚持一手抓协调推进、一手抓试点示范,进一步推广应用“马庄经验”“公共空间治理”,以及“积分制”“清单制”“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整治”三张图等做法,丰富完善“1+4+1”乡村治理“江苏路径”内涵。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农民群众。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江南时报记者: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请问,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在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发展乡村产业促增收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季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个好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农业农村部门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刚才也介绍了,去年农民增收形势还是可以的,全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91元,同比增长10.7%,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紧紧抓住乡村产业这一重要关键,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加快构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长效机制。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乡村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省10亿元以上县域特色产业超过18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6个,国家级产业集群2个、全国产业强镇56个,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将引导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村级发展“一村一品”,镇级建设产业强镇,县级打造产业集群,产村融合、产镇融合,推动规模层次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促增收。产业链条长短,影响着效益高低。我们将突出产业强链,前伸后延加快农业全产链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向主产区布局、向镇村延伸,把更多增值效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省里将聚焦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培育一批价值超千亿的省重点链和一批“链主”企业,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三是拓展新兴业态促增收。这几年,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已成为乡村经济新增长极和农民增收新渠道。“十三五”以来,江苏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农产品网络营销额等新业态以15%以上年均增速发展,“苏韵乡情”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去年,我们还首推100个农耕实践基地和100个康美基地,沭阳花木、赣榆海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走进千家万户。
四是强化利益联结促增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也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路人。近年来,我们重点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来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比如,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07家,农业合作社方面国家级示范社484家,纳入名录家庭农场接近20万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和带动效应,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五是引导创业创新促增收。这两年,农村创业创新氛围浓厚,一大批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市场信息和经营头脑的返乡下乡人员投身农业农村领域,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以上,目前全省农村双创人员超过47万,纳入名录的全国农村双创园区(基地)216个,占全国1/10,27人获全国优秀带头人推介,数量最多。去年全国农村双创大赛上我省句容一个双创项目“小草大业项目”获得一等奖。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创新政策,引导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下乡,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努力,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更好地让农民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会后还可以进行补充采访。感谢大家休息日来参加我们的新闻发布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