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传真:400-023-4588
球友会实录 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球友会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萍介绍2022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2022年第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是: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先生,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先生,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先生,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萍女士。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农谚讲“谷雨时节种谷忙”,标志着春耕春播进入关键时节。在此,我简要介绍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坚决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特别是强化“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和农资调剂调运,保障市场稳定和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同时,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春管春播进展总体较好。今年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稳住粮食生产极为重要。农业农村部坚持把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作为首要任务,以背水一战的态度、超常超强的力度,环环紧扣、一招不落抓好春耕生产,粮食生产保持较好势头。夏粮生产形势好于预期。去年秋冬种时北方遭遇罕见秋汛,经过多方艰苦努力,冬小麦面积与上年持平略减,但苗情是近十年最复杂,也是最差的。开春后,各地狠抓促弱转壮,推动冬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目前,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7.9%,比冬前提高17.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3.7个百分点,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夺取夏粮丰收有基础。春耕备播进展顺利。据农情调度,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比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春播粮食已过2成,早稻栽插过7成,东北水稻育秧过7成,均快于去年。扩种大豆油料落实较好。这是今年农业生产的一项硬任务。目前,已启动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将大豆油料扩种目标任务落实到省市县。
第二,“菜篮子”产品供应有保障。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突出抓好冬奥会、冬残奥会和春节期间市场供应,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生猪产能回归正常区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猪肉产量1561万吨,同比增加14%。牛羊禽和渔业生产平稳发展。牛羊肉和禽肉产量同比增加0.3%,牛奶产量增加8.3%,国内水产品产量增加2.5%。蔬菜供给总体稳定,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加近300万亩。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到6.2万个。
第三,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突出抓好脱贫地区产业就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指导脱贫地区编制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全产业链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截至3月底,全国28个省份今年新发放小额信贷191亿元,支持43.5万户发展生产。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返岗服务,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2773万人,实现全年稳岗就业目标任务的91.85%。
第四,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3月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PMI指数为50.3%,比同期制造业高0.8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新产业新业态保持平稳。春节球友会、冬奥期间到乡村过大年、品美食、游冰雪、赏春花成为城乡居民度假首选。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预计10%左右。农民工就业创业形势较好。截至3月底,返乡留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率已超过8成。产业集聚发展扎实推进。今年新安排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批产业发展高地球友会。
第五,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开展乡村建设。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各地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制度等改革任务,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3月底,家庭农场超过380万个,农民合作社达到222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95.5万个,服务覆盖全国约38.4%的小农户。积极扩大农业投资。加快高标准农田、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农业投资多元渠道。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522亿元,同比增长6.8%。
第六,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坚持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个百分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和工资水平实现双增长,外出劳动力总量达到1.78亿人、同比增长2.2%,月均工资达到4436元、同比增长5.9%。
总的看,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应看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农资价格高位上涨、农民增收压力增大、疫情对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和流通秩序带来影响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努力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的问题是,一季度,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疫情散发也对农民就业增收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下一步,想请问农业农村部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确保农民增收?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今年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3%,快于城镇居民增速2.1个百分点。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一季度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春节前农民工返乡过节带回现金,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另一个是,农产品市场价格总体保持稳中有增,增加了家庭经营性收入。
从目前的情况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对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农产品销售等带来一定影响。再有就是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大幅推高农业生产成本,这也影响农民收入。从工作来看,下一步主要采取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稳住农民增收的好势头。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发展乡村产业促增收。这是我们增加农民收入很重要的一块。重点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要立足乡村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还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业与旅游结合,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球友会。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特别是加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的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第二,促进农民就业稳岗位。目前,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四成以上。下一步,在推进农民就业问题上,我们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一个是,促进就近就地就业。这包括前面提到的发展乡村产业,吸纳农民就业,也包括在乡村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还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这些项目建设,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此外,我们还要用一些公益性岗位等,引导脱贫劳动力搞好灵活就业。另一个是,引导外出务工就业。一季度,外出农民工规模达到1.78亿,这个数量在今年疫情情况下还是不错的,但是增速有所放缓。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发挥好东西部劳务协作,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等帮扶体系作用,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质量,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第三,推进农村创业拓渠道。这是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多万。经综合测算,一个返乡创业项目,平均可吸纳6到7个农民稳定就业,17个灵活就业。所以,我们将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来引导农民持续增收。谢谢。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猪肉价格下降了41.8%。请问,在稳定猪肉价格、促进生猪生产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农村部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谢谢。
谢谢。您和大家一样,都非常关注生猪产业,这个产业事关国计民生。我从生产和价格两个方面介绍一下情况。
从生产情况看,2021年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恢复到常年水平,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继续增加,但产能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出栏生猪1亿9566万头,同比增长14.1%。能繁母猪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刚才曾总师已经讲了,一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18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1%,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
从价格情况看,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下行。2月份、3月份养猪陷入了亏损。近期,在清明假期猪肉消费增加和市场调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猪肉供需有所改善。3月下旬生猪价格结束16周连续下跌态势趋稳回升。4月19日,主产省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2.85元,比3月18日的阶段低点回升了1.34元。但当前生猪养殖还没有扭亏为盈,3月份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327元,比2月份多亏了153元。
针对这种情况,农业农村部先后召开生猪养殖企业座谈会、部门协调会,通过主流媒体和专业平台密集发布生产预警信息,督促各地落实生猪产能调控预案,及时开通热线电话,帮助养殖场户解决产销和流通困难。下一步,我们准备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稳定生产。加强监测预警,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督促各地稳定支持政策,救助养殖场户,防止产能过度下滑。现在养猪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遇到了暂时的经营困难,资金链比较紧张,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银保监会6部门已经印发文件,要求不得随意限贷、断贷、抽贷。
二是防好疫病。指导各地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动物疫病“两疫联防”,有序推进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继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落实监测排查、清洗消毒等关键性防控措施。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地要统筹做好动物疫病防控,严防两疫叠加。
三是畅通堵点。针对部分地区因疫情防控出现饲料、兽药、畜产品运输受阻的问题,发挥部省协调机制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养殖场户解决问题,维护正常产销秩序。
我们的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在这里也希望广大养殖场户,既要坚定信心,不过度淘汰能繁母猪,又要顺势出栏肥猪,不盲目压栏。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地春耕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地影响,请问,当前春耕形势如何?接下来,农业农村部会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保障春耕生产?谢谢。
实际上你提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当前的春耕进展,另一个是疫情对春耕生产的影响。
第一个问题,关于春耕进展。刚才曾总师也讲了,今天正好是谷雨,“雨生百谷”,谷雨之后,农事活动就多了,春耕就进入了高峰。今年,春耕生产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春节前就开始谋划。立春后,一个品种一个品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部署安排,我们先后召开了夏粮小麦田管、扩种大豆油料、稳定玉米水稻生产等会议,协调推动化肥特别是钾肥等农资供应。统筹安排粮食生产资金项目,加之回春早、气温高、土壤墒情又好,今年春耕生产开局还是不错的。农民粮食意向种植面积是增加的,春耕进展总体比较顺利。就拿春播进度来讲,据农情调度,截至昨天4月19号,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1.99亿亩,完成了21.2%,同比快1.3个百分点。南方的早稻栽插过七成,预计面积会增一点;东北的水稻育秧已经完成了74.2%,快了2.4个百分点,玉米、大豆“五一”前后就开始大面积播种了。
第二个问题,疫情对春耕的影响。当前疫情是点多面广频发。多地反映,也包括媒体朋友到地方采访了解到,因疫情封控造成局部地区人员流动、农资运销和农产品流通受阻,春耕生产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我们分析,影响是局部的,影响是有限的。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一是此轮疫情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农村疫情防控总体稳定,农民在大田作业,人员不聚集,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二是农资下摆总体正常,目前备春耕已经进入了尾声,种子、农药、化肥下摆的进度已经过了九成,供应量总体是有保障的。
三是涉疫的重点地区农业生产秩序正逐步恢复。比如吉林,吉林的农资下摆基本到店到户了,目前吉林全省水稻育秧已接近尾声,局部地区已在抢墒播种玉米。还有上海,上海的粮食产量19亿斤左右,主要是中稻有150万亩左右,大部分是在5月中下旬开始育秧,6月上旬开始插秧,疫情主要影响3万亩左右的“国庆稻”,就是早熟的中稻品种,这个育秧可能有点影响,但是通过采取调换品种或者不育秧,直接直播也可以弥补、补救一下。
但是坦率讲,由于一些地方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对农民下田、农机上路、农资下摆和外出农民返乡务农确实造成了不便。对这些问题,我们也一直密切关注,前期已经下发了统筹疫情防控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通知,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八条措施。3月下旬,部领导带队到吉林指导农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目前还在吉林工作,还没有回来。同时,我们部里成立了农资保供专班,设立了热线电话和微信公众号,点对点解决农民群众在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应该说,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也是春耕生产最关键的时候。务必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从农村实际和农时农事需要出发,研究制定春耕防疫具体办法,比如导则、指南,落实分级分类差异化防控措施,切实打通“卡点”和“堵点”,加快整地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特别是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服务化组织的作用,通过全程托管、环节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等方式,帮助小农户和受疫情影响的农户把地种下去,确保农时一天不耽误,确保农田一亩不撂荒,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春播任务。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将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对因层层加码、简单粗暴、工作不力造成春耕生产、农资农机调运和“菜篮子”产品供应严重受阻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地方和人员责任。谢谢。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五年,中央也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请问,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年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五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其他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二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巩固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三是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收入比由2017年的2.77缩小到2021年的2.5,差距在缩小。四是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乡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五是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安宁,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乡村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督促力度,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推进,务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新进展。从工作来看,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聚焦重点,守住两条底线。这是两项硬任务,一个是,全力做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这方面重点是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还要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保障机制,推进生产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另一个是,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重点是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还要及时落实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发展产业就业促进增收,落实好重点帮扶县支持帮扶政策,促进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统筹,推进三项重点任务落实。一是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重点是发展乡村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以休闲旅游为重点,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以农村电商为重点,畅通农产品商贸流通渠道,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二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现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三是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新阶段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安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第三,健全机制,构建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借鉴创新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细化各部门职责任务,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二是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建立乡村振兴进展监测评估制度。三是健全要素保障机制。培育引进乡村紧缺人才,强化用地保障,加快建立乡村振兴多元投入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四是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机制,深入实施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行动,建立表彰奖励制度,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一些疫情严重地区部分蔬菜品种涨幅比较大,鲜活农产品供应压力较大,请问如何加强这些地区“菜篮子”产品保供?谢谢。
非常感谢你对“菜篮子”产品保供这个问题的关注。我国蔬菜生产供应和市场运行季节性比较强。按照常年的规律,春节以后随着气温回升,蔬菜上市量增加,价格一般都会季节性回落。今年春季菜价回落比常年慢了一些,主要是受不利天气、成本上涨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叠加的影响。
目前,全国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总量充足。4月上旬,我国在田蔬菜面积是740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近300万亩,产量约1930万吨,同比增加100多万吨。肉蛋奶、鱼果蔬供应总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由于前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一些地区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田头采收难、物流配送不到位等问题,局部地区“菜篮子”产品供给受到了一些影响。我部会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调度36个大中城市生产供应情况,组织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做好联合保供,加强“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同,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合理安排蔬菜熟期品种和上市茬口,推动大中城市发展速生叶菜、芽苗菜,增加市场供给。保障出栏畜禽、出塘水产品正常运销秩序,畅通种畜禽(苗)、饲料等供应运输和蜜蜂养殖转场,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互换用工,确保生产及采收。
二是促进“菜篮子”产品顺畅流通。督促各地落实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将粮油、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纳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范围,优先发放全国统一的通行证。对司乘人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星号且跨省份进出涉疫地区的农产品运输车辆,在持有通行证并符合防疫要求的基础上,不得随意限制通行和擅自劝返。
三是加强重点地区“菜篮子”产品保供。推动全域封闭地区尽快设立“菜篮子”产品中转调运站、接驳区或分拨场,采取“换人不换车”、“一车一消杀”等方式,解决跨区运输问题。实行通信行程卡“白名单”管理模式,在严格落实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进出全域封闭地区的货车司乘人员原则上不进行隔离。尽快恢复批发市场、社区菜店等流通节点功能,加强社区配送保障。
四是做好“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大中城市与主产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组织批发市场、商超企业等主体与生产基地直接对接,稳定货源、顺畅产销。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恶意炒作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五是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应对疫情保障供给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考核促保供、畅流通、稳市场,保证“菜篮子”产品充足供应。谢谢。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疫情持续时间比较长,是否会影响春耕春播,进而影响粮食产量?在稳住东北大粮仓方面,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吉林是粮食主产省,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800亿斤左右,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吉林是一季作物区,错过了农时就错过了一年。吉林的粮食主要是玉米、水稻,还有一些大豆,一般3月、4月份是备耕阶段,水稻在清明前后,也就是在4月4-5日左右就开始大面积育秧,5月中旬大面积栽插。玉米在4月中下旬陆续播种,“五一”前后进入播种高峰,大豆比玉米播种要晚一点。我把吉林的农时跟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都知道,吉林的疫情主要发生在3月份,目前社会面已经清零,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从农时安排和农事活动看,吉林疫情主要影响的是备春耕。吉林省反映,也包括从媒体记者的采访了解到,前期因疫情管控,吉林的一些地方车辆限行、封村断路、农资运销下摆,还有农民下田整地、农机上路作业不同程度受阻,特别是还有一些农民滞留在城市无法返乡,备春耕进度确实比常年慢。比如我们监测,3月底吉林化肥下摆到位率只有68%左右,比去年同期慢了12.7个百分点。
针对疫情给吉林春耕生产带来的影响,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部采取了许多超常规措施,帮助吉林解决困难和问题。一是,3月中下旬我部领导带队去吉林,巡回指导农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二是我部成立了农资保供专班,设立了农资保供热线电话,还有微信公众号,及时帮助解决农资下摆、农民下田等“堵点”“卡点”问题。我们统计了一下球友会,从设置热线电线个,剩下有一部分是咨询政策的,我们就直接解答了。三是协调相关企业向吉林捐赠一些防疫物资。
吉林省也坚持防疫和春耕两不误、两手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推进春耕备耕。目前,吉林春耕生产秩序恢复得比预想的要好,滞留外地的农民已返乡23.1万人,有一部分人种地时候回乡,平时住在县城,现在大部分都已经回去了。种子下摆已经基本到户了,化肥到户率97.6%,同比还快了0.6个百分点。后期不封路、不封控了,道路打通了,农资就到户了。水稻育秧基本接近尾声了,吉林的水稻1200万亩左右,大部分是5月中旬开始栽插,育秧期一个月左右,前期耽误的备耕进度基本抢回来了。目前,大部分地区在推进秸秆离田,有一部分秸秆还在地里面,现在加快秸秆离田,整地备耕,有的已经开始抢播玉米了,春耕生产即将进入高峰。我们与吉林省农业农村部门沟通,他们表示,如果疫情不反复,他们有信心也有决心确保如期完成今年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和春播任务,他们表态确保“农时一天不耽误、农田一亩不撂荒”。
根据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的生猪产品信息,2021年6月到10月,散养生猪和规模养殖生猪的每头净利润均为负值,且亏损金额均超过了每头330元。请问出现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期间,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去年养殖效益不理想,会对今年的生猪供应和价格造成怎样的影响?谢谢。
受生猪生产周期长、鲜食猪肉保存时间短、市场自发调节滞后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猪生产和市场完全匹配确实很难做到,出现阶段性亏损也难以避免,这在一些养猪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经常是这样的。2021年6月,全国生猪生产提前半年完全恢复,农业农村部就开始向社会发布生猪产能过剩的预警,但生猪出栏仍在惯性增加,加上猪肉消费比新冠肺炎疫情前明显下降,猪肉供应阶段性过剩,生猪养殖出现亏损。刚才我跟大家介绍了一些情况。但是2021年全年按每个月出栏量加权平均计算,每出栏一头生猪仍有564元的利润,这跟大家感觉的不太一样。全国算大账球友会,养猪去年还是赚钱的,总体还是盈利的。
为稳定生猪生产,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空白,为各地分级落实产能调控责任提供了比较详尽的“说明书”,明确提出了全国4100万头能繁母猪的调控风向标,以及“短期调肥猪、中期调仔猪、长期调母猪”的产能调控路径。从2021年11月起,每月监测各省(区、市)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并及时反馈。对个别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低于正常保有量的省份,我们督促其采取有力措施增加能繁母猪饲养。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稳定基础产能,减缓生产和价格的波动。
通过半年多的实践,产能调控取得了一些成效。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9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连续5个月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间。我们定的绿色合理区间是4100万头的95%至105%。截至3月底,各地已按产能调控的要求,公布建立了1.2万个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的基地,调控基地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上述基地正按照要求保持合理的能繁母猪存栏水平,发挥着稳定生猪产能的积极作用,这也是我们一个新的尝试。
刚才我们做了一些预测,我把预测情况再重复一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各种有利因素不断积聚,只要稳定支持政策、防好动物疫病、畅通流通堵点,三季度生猪养殖就有望扭亏,实现盈利。但是猪肉消费、进出口等各环节不确定因素还是存在的,我们也希望大家还是按照正常的生产规律生产,不要压栏,也不要过度淘汰能繁母猪,保持生产的平稳。谢谢。
目前正值春耕春管的大忙时节,受国际原料涨价影响,国内化肥价格一路走高。请问,今年农资市场运行情况如何?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今年春耕用肥?谢谢。
非常感谢您对农资市场运行情况的关注。春耕化肥等农资保供稳价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稳定。综合有关行业协会预测情况看,今年春耕期间化肥需求总量大约是3980万吨,这个说的是实物量,化肥供应总量4830万吨,这包括生产、库存和进口量,化肥供应总量是有保障的。随着春耕的陆续展开,各地加大了农资保供力度,化肥到位率稳步提升,能够满足基层春耕用肥需求。刚才潘司长也讲到了,目前受国际化肥价格大涨拉动和国内无烟煤、硫磺等原材料成本上涨推动,化肥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部分品种供应偏紧,价格涨幅也比较大。3月份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复合肥平均出厂价同比分别上涨了36.6%、13.7%、83.9%、43%。此外,当前农药、柴油价格也都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为做好今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从化肥的产供储销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保障化肥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前期,中央财政下达了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影响,稳定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关注春耕农资市场形势,积极推动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充分发挥储备调节作用,畅通化肥运输配送通道,加大在重点产粮区、化肥需求旺盛地区的运销备货力度,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切实服务好春耕农业生产,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谢谢
夏粮是今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冬小麦苗情比较差,各个方面也都非常重视。请问目前夏粮小麦生产的形势怎样?谢谢。
大家都知道,夏粮的主体是冬小麦,是重要的口粮。去年受罕见的秋汛影响,冬小麦播得较晚,冬前苗情比较差,大家都挺关心。目前,大部分冬小麦已经进入了孕穗抽穗期,西南早一点,已经开始灌浆,“六一”前后就开始大面积开镰收割。刚才曾总师已讲了面上的情况,我这里补充一点具体情况。
从农情调度和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夏粮小麦的苗情转化好于预期,夺取丰收还是有基础的。这主要基于两点判断:一点判断就是,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去年秋冬种经过多方努力,想尽了各种办法,冬小麦基本都种下去了,包括没有出苗的“土里捂”的,面积基本稳定在3.36亿亩。加之春小麦、薯类、豆类等其他的夏收粮食作物面积有所增加,我们预计今年夏粮的面积是稳中略增的。这奠定了丰收的面积基础。
另一个判断就是,苗情转化升级比预想的要好得多,面对小麦生产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问题,从上到下非常努力。比如,中央财政紧急安排了50亿元资金用于小麦的促弱转壮,这是多年没有的,而且全国两会以后又安排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00亿元。农业农村部及早制定了抗灾夺丰收的工作预案和技术指南,派出了100多名机关干部和200名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包省包片下沉一线,指导晚播麦的田间管理,主产省也多措并举支持小麦的促弱转壮。除了人努力,老天也帮忙。今年大家也感受到了,冬麦区大部巧遇暖冬,加之冬前和今春又下了几场透雨,土壤墒情好,利于小麦的苗情转化升级和生长发育。据农情调度,目前冬小麦一二苗比例87.9%,比越冬前提高了17.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少3.7个百分点,与常年长势基本相当。这就奠定了丰收的苗情基础。
我们抓农业生产,丰收一天不到手,心里一天不踏实,工作一天不放松。现在距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40多天,还要过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烂场雨”等关口,夺取丰收还要过五关斩六将。
当前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组织各地落实好小麦条锈病“带药侦察、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控策略,落实好赤霉病“见花就打、盛花再打”的防范要求,特别是疫情封控地区,无法下地防病治虫的,要依托当地的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应急防治,决不能让疫情延误防控时机、造成病虫害暴发蔓延。同时,我们将指导各地抓好中后期麦田管理,特别是落实好小麦“一喷三防”的技术措施,攻粒数、增粒重、提单产。还要及时做好跨区机收的准备,6月1号前后小麦就开始收获了,要及早检修调修好机具,组织培训好机手,确保颗粒归仓。
这里我就大家普遍关心的粮食够不够的问题,再汇报一下。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粮食是连续多年丰收,去年粮食总产量创了历史最高,达到了13657亿斤,我们国家人均粮食占有量是483公斤。稻谷、小麦两大口粮的产量是6996亿斤,人均占有量248公斤。而我们人均口粮消费量多少呢?不到200公斤,这200公斤是原粮,不是成品粮。人均占有量248公斤,人均口粮消费量200公斤。可以看出,保障口粮安全是有把握的,这个底气我们还是有的,这个基本面大家心里要有数。目前,国家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特别是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是库存的大头,加上刚才我讲的今年夏粮小麦生产形势转好向好,而且刚才曾总师也说了,今年春耕生产开局还不错,所以说,防范风险能力还是很强的,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们有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端稳、稳牢,端在自己手中。谢谢。
请问,当前农业农村投资情况如何?接下来对扩大农业农村投资有何考虑?谢谢。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投资这一块形势不错。我们统计了一下,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6.8%,但是我们也看到,受生猪价格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影响,投资增速是放缓的。为稳住农业农村投资增长势头,近期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引导各地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和服务乡村振兴。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配合,积极扩大农业农村投资。从工作来看,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巩固扩大财政投入。这一块很重要,重点是围绕实施“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在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乡村建设等领域,启动一批重大工程。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第二,加大信贷资金支持。这是现在农业农村投资里很重要的一块,重点是落实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用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放。常态化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优化农担奖补机制,引导更多地发放首贷和信用贷。
第三,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主要是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到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布局加工产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规范有序地推广政府和资本合作经营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种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实行社会资本与农户互惠共赢。谢谢。